“赋能你我,从容生活”—Dravet综合征国际知晓日公益活动成功举办

来源:生命时报

2023年6月22日-23日,国际Dravet综合征宣传日“赋能你我,从容生活”主题活动在北京蓝地时尚庄园举办,本次会议有30个DS患儿家庭参与,患儿年龄从1.5-25岁,线下参会人数逾100人;线上观看直播讲座人数逾2000人。

Dravet 综合征(德拉韦综合征)是一种罕见的癫痫性脑病,国内患者人数推测约 5 万人,其不定期且可能致命的长时间发作、复杂棘手的共患病,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,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。

此次活动由卓蔚宝贝支持中心主办、北京融爱融乐协办,北京语言大学本、硕学生以及热心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志愿服务。活动主要分为主题讲座、喘息疗愈、亲子交互等环节。

共患病管理:科学护理,主动康复

Dravet综合征(Dravet Syndrome,简称DS),原称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(Severe Myoclonic Epilepsy of Infancy,SMEI),是一种罕见的难治性癫痫综合征,位列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第105号,发病率为1/15700~1/40900。

DS患儿通常在1岁以内起病,主要症状为不定期的癫痫发作、发作类型多样化。Dravet综合征患者的癫痫发作具有容易持续和对热敏感等特点。癫痫持续状态会导致急性脑病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,死亡率达10%。此外,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、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。目前DS没有特效治疗方式,对医疗急救能力、患儿的家庭照护要求高,为DS家庭带来沉重负担。

主题讲座环节,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月华教授做了“Dravet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”的分享。张教授介绍了Dravet综合征急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、Dravet综合征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,以帮助家长和照护者更好地应对癫痫发作,以高效合理的急救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癫痫发作对患儿和家庭的负担。

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田小娟副主任医师做了“癫痫持续状态院前急救”为主题的分享,田医生系统介绍了DS患儿出现癫痫发作的多种原因,以及DS患者日常照护的实用技巧等内容。

目前,随着口颊粘膜给药剂型、院前止惊药物的上市,Dravet综合征等容易出现持续状态的癫痫患者,可以更便捷、更体面地开展急救。

此外,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治疗师秦伦做了“Dravet综合征步态异常的鉴别与干预”为主题的分享;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康复学院谢晴晴博士分享了“儿童语言障碍的识别与居家干预”相关内容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活动上,卓蔚宝贝支持中心发起的Dravet综合征疾病负担调查正式启动。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、卓蔚宝贝支持中心Dravet综合征疾病负担调查项目研究者韩晟对这一项目做了介绍,让各地区DS家长骨干了解本次调查的相关情况,共同为DS患者和家庭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关注。

“喘息”活动初试水:走出家门,看见更大的世界

最早的喘息服务(Respite Care)可以追溯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。1996年,在《英联邦伤残协议》中喘息服务被定义为“一种即时的短期的帮助性服务,其帮助对象包括为残疾人提供照护的家庭;社区中的残疾人”。对于每一个DS家庭,他们同样需要类似这样的“喘息服务”。

因为害怕感染、害怕发热,一些普通人看起来平常的活动比如户外活动、长途旅行,对DS家庭来说都是一项艰难的任务。再加上社会大众对癫痫的不了解,很多人对癫痫病人敬而远之,DS家庭利用本就被疾病压缩的社交时间开展社交活动变得更为艰难,部分家庭甚至断绝了生病之前亲戚、朋友的社交网络。

卓蔚“喘息驿站”项目是国内首个罕见病团体发起的“喘息”活动,这次“喘息”活动,帮助DS家庭将患儿短暂托付给他人,使照护者个人得到放松、休整身心。来参加活动的家庭中,有很多是孩子患病后的第一次长途旅行。

这次的“喘息”活动内容丰富,包括端午主题融合教育课、社交流戏课、创意美术课、气排球课等,以为照护者赋能,带患儿体验不一样的生活。参与家庭不仅获得“喘息”机会,同时树立了走出家门、正常生活的自信心,传递出积极用药、科学护理、主动康复的理念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卓蔚骨干家长的影响力非常大。他们共性突出:乐观向上、勇于尝试新药物、新疗法,积极配合急救、康复。通过对他们赋能,他们能更好更快地聚集更多病友,掌握必要的用药、护理方法,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,努力促进药物可及性。

借此活动也呼吁各方:解决疾病的照护负担需要多方努力,家庭照护管理、药物可及性、照护者关爱支持缺一不可。